明朝进入内阁需要什么条件?
一,明朝进入内阁需要什么条件?
明朝的皇帝当然可以直接提拔或罢免任何的官员,但大部分官员的任免还是有一套严密规则的。
当学子们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以后,一般会分配到六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、通政司等衙门实习,名称叫做“观政”。优异者会被分配到翰林院观正,也叫做“庶吉士”。观政时间是3年,实习期满后,转成为正式官员,被分配到各个机构任职。
官员的职务任期为3年,一般会连任2届,共9年时间。任职期间要受到都察院的考核评定,然后将结果提交吏部。优秀者得到提升,普通者继续留任,差评者降级处罚。平时,还有不定期考察。巡按御史代天子出巡,因此拥有““事奏裁,小事立断”的特权。按照规则,官员升迁不超过2个品级,降职不超过3个品级。但4品以上高官,吏部考核为其次,更多取决于皇帝的任命。
明中期以后,内阁成为权力中枢,内阁辅臣一般不超过7人,进入者称为大学士,内阁首辅的地位相当于丞相。因此,进入内阁就成为官员仕途的终极目标。当然,入选条件有一惯例: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。
二,明朝入内阁意味着什么
首先科考必须是庶吉士,然后经过N年,先做到京师或者南京六部的尚书或侍郎,等需要补充阁员时由吏部公推候选人,然后由皇上选择任命,这是一般步骤。特殊的由皇上直接任命的,如嘉靖朝的张憁,不过这样的内阁一般得不到六部的支持,并且很少有正常人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命。这样的任命说明你的人品太差了,太丢人了,宁愿回家种地也不要,明朝的官员可是很有骨气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