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文化三大特征?(齐文化的特征是怎样的?)
一,齐文化三大特征?
第一是它的变格性,在齐国的历史上,大的变革有三次。齐文化不墨守成规,而是尚变道的。这点在对周以前的文化考古中就有反映,至太公封齐,则因任风俗,尊贤尚功,变中求进,形成不拘于传统的意识。可惜西周时这方面的资料难以详考。桓、管以后,齐国的变革一波接一波,在盛衰不常中求发展,直到灭亡也还基本上是个领衔的大国。我们要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就得不断变革,再难也得变。让历史为现实服务,研究一下齐文化,会得到不少启发和感悟。
第二是它的自主性。我们说齐文化主变、开放,但它的自主性始终不变。晏子讲以礼治国,倡节俭力行。不过晏子相齐的骨子里头,还是把辅之以弹性外交的立功强国放在第一位,所以他依然摒弃孔子一类的大儒,不用繁琐的儒学移风易俗。然齐文化最终还是接受“周礼”,自孟子之后儒学大面积侵入齐学就是证据。只是儒学东传之后便齐化了,同时齐学本身仍保持着固有的重法传统,以致荀子的学术儒法并重,甚至百家兼包,弄得后人不好给他划流派。其实他就是兼收并蓄的齐学的总代表。稷下学术的主导势力一度是道法家(黄老之学),兵学、阴阳学皆一枝独秀,还有其他诸多流派,几乎都是齐化的。“变”不等于失去自己。在今日世界潮流中展望中国文化的发展,回头看看齐文化的历史踪迹会给予今人许多宝贵的启迪。
第三是它的开放性。齐文化的变革并不仅靠内部挖潜,因为它地处偏远,底子薄,框框少,因此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强,变化也快。例如胶莱平原一带的龙山文化水平颇高,可能就是受动乱时代的内地文化影响而形成的,与后来甚不突出的岳石文化反差颇大。这方面西周以前的情况还不太明白。至于战国时代的稷下之学,则已成为各地学术文化自由输入 的大本营,几乎不受任何限制。没有对外来先进文化的认同和借鉴,变革求强就是一句空话。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大致已形成共识,无须多言。
二,齐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是什么
从文化模式的角度观照,齐文化在地理环境上是半岛型文化;在经济结构上是农工商一体化的复合式经济;
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是以忠君爱民相统一、礼法结合、义利并重为特色的互补式政治;
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审视,齐文化又显现出与其他先秦地域文化迥乎不同的变革性、开放性、多元性、务实性和智慧性。
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和鲜明的文化特点,使齐文化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,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星空中一颗亮丽的明星。
三,齐文化有哪些方面
第一是变革性,第二是自主性,第三是开放性。
总结:以上内容就是 3355折扣手游 提供的齐文化三大特征?(齐文化的特征是怎样的?)详细介绍,大家可以参考一下。